- 彭晋妍;杨君玲;邹秀兰;邹玉平;彭亮红;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RES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对照组腹腔注射枸橼酸钠缓冲液,其余组大鼠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次日,RES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40、100 mg/kg RES,而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1次/d,均连续给药8周。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情况;试剂盒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RT-q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AGE受体(RAGE)、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NF-κB p65、TNF-α、IL-1β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可见病理学损伤,视网膜组织中RGCs凋亡率、丙二醛(MDA)水平、TNF-α和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AGEs和RAGE蛋白表达水平、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RES低、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视网膜组织中RGCs凋亡率、MDA水平、TNF-α和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IBA1、AGEs和RAGE蛋白表达水平、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降低,SOD、GSH-Px水平升高(均P<0.05)。RES高剂量组以上结果优于RES低剂量组(均P<0.05)。结论:RES可能通过抑制AGEs/RAGE信号通路改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进而减轻DR大鼠RGCs凋亡及视网膜损伤。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11-1016+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纪亚楠;李旭华;冯云;储雯;李鹏;
目的:探讨橙皮苷对牙髓炎大鼠牙髓组织损伤的作用,并基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MAPK)信号通路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构建牙髓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橙皮苷低剂量组和橙皮苷高剂量组,每组15只。另随机选取15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橙皮苷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5、20 mg/kg橙皮苷溶液,1次/d,连续5 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同时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牙髓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大鼠牙髓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分化抗原68(CD68)]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CD206]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牙髓组织磷酸化ERK1/2(p-ERK1/2)、ERK1/2、磷酸化p38蛋白激酶(p-p38)、p3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不佳,成牙本质细胞排列紊乱,牙髓组织充血扩张,炎症细胞浸润增加,血清TNF-α、IL-6水平、牙髓组织CD68、iNOS mRNA以及p-ERK1/2、p-p38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4水平、牙髓组织CD206、Arg-1 mRNA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橙皮苷低、高剂量组大鼠采食和精神状态较好,成牙本质细胞排列紊乱情况、牙髓组织充血扩张情况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均有所减轻,血清TNF-α、IL-6水平、牙髓组织CD68、iNOS mRNA以及p-ERK1/2、p-p38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血清IL-4水平、牙髓组织CD206、Arg-1 mRNA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橙皮苷高剂量组上述指标优于橙皮苷低剂量组(均P<0.05)。结论:橙皮苷能够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牙髓炎大鼠牙髓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17-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郑森;祁玉娟;曹义娟;
目的:探讨醋酸甲羟孕酮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醋酸甲羟孕酮低、中、高剂量组和米非司酮组,每组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采用自体子宫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不移植。建模后,醋酸甲羟孕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2、4、8 mg/kg醋酸甲羟孕酮灌胃,米非司酮组用25 mg/kg米非司酮灌胃,每5 d给药1次,连续6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同时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干预结束后第5天,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和性激素水平;观察并记录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及盆腔粘连评分;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TLR4、MyD88、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醋酸甲羟孕酮低、中、高剂量组及米非司酮组血清E2、P、LH、TNF-α、IL-1β、IL-6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异位病灶体积缩小,盆腔粘连评分降低,血清IL-10水平升高(均P<0.05)。假手术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上皮结构完整,无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仅有少量腺体,且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醋酸甲羟孕酮低、中、高剂量组及米非司酮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减轻。结论:醋酸甲羟孕酮可能通过调控TLR4/MyD88信号通路抑制EMs大鼠异位病灶生长,改善盆腔粘连,减轻炎症反应。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23-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晨;孙菁;
目的:探讨OTU去泛素化酶7B(OTUD7B)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Control组、高脂饮食(HFD)组、HFD+Vector组和HFD+OTUD7B组,后两组分别在第8周尾静脉注射1×10~9个阴性对照腺病毒和1×10~9个OTUD7B过表达腺病毒。第12周时处死各组小鼠,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脂质沉积变化;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OTUD7B、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A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剪切的半胱天冬蛋白酶(Cleaved 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OTUD7B和EphA2共定位情况。此外,使用棕榈酸(PA)干预HepG2细胞后,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细胞中脂滴积聚情况;免疫共沉淀检测各组细胞EphA2泛素化水平。结果:在动物水平,与Control组比较,HFD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可观察到肝细胞存在明显的肿胀及脂滴积聚,TG、TC含量增加,OTUD7B、EphA2蛋白表达下调,NLRP3、ASC、Cleaved 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小鼠肝脏组织中OTUD7B和EphA2共定位减少;与HFD+Vector组比较,HFD+OTUD7B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肝细胞肿胀和脂滴聚集减轻,TG、TC含量降低,OTUD7B、EphA2蛋白表达上调,NLRP3、ASC、Cleaved 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小鼠肝脏组织中OTUD7B和EphA2共定位增加。在细胞水平,与Control组比较,PA组细胞中可见大量脂滴积聚,细胞EphA2泛素化水平增加;与PA+Vector组比较,PA+OTUD7B组脂滴积聚减轻,细胞EphA2泛素化水平降低。结论:OTUD7B可能通过调控EphA2去泛素化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从而改善MAFLD。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28-1033+1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白晓蔚;梁媛哲;井娜;范爱英;冯晓英;修晨;牛翠丽;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对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宫颈癌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未处理)、miR-NC组(转染miR-NC)、miR-21 mimics组(转染miR-21 mimics)、miR-21 inhibitor组(转染miR-21 inhibitor)。采用流式细胞术、CCK-8法、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HeLa细胞凋亡、增殖、侵袭、迁移情况;RT-qPCR检测HeLa细胞中miR-2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miR-NC组比较,miR-21 mimics组HeLa细胞凋亡率下降,细胞增殖率、侵袭数量及迁移率升高;miR-21 inhibitor组HeLa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增殖率、侵袭数量及迁移率降低(均P<0.05)。对照组和miR-NC组HeLa细胞中miR-21及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低于miR-21 mimics组,高于miR-21 inhibitor组(均P<0.05)。结论:抑制miR-21能够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34-1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曹炜;陈艳丹;徐芬;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TRI)调节Toll样受体4(TLR4)/激活蛋白-1(AP-1)信号通路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R组、AR+TRI组、AR+TRI+TLR4激活剂组,每组各9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卵清蛋白(OVA)法建立AR小鼠模型。建模后,AR+TRI组和AR+TRI+TLR4激活剂组小鼠腹腔注射TRI(1 mg/kg),AR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AR+TRI+TLR4激活剂组小鼠通过尾静脉额外注射0.4 mg/kg TLR4激活剂脂多糖(LPS)溶液,治疗持续9 d。观察各组小鼠鼻部症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和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OVA-sIgE)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小鼠鼻黏膜组织杯状细胞增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小鼠鼻黏膜组织TLR4、A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鼻黏膜组织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组小鼠鼻黏膜组织腺体和杯状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鼻部摩擦和打喷嚏次数增多,血清IL-4、IL-5、IL-13和OVA-sIgE水平升高,鼻黏膜组织TLR4、AP-1 mRNA及TLR4、MyD88、c-Ju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AR组比较,AR+TRI组小鼠鼻黏膜组织腺体和杯状细胞增生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鼻部摩擦和打喷嚏次数减少,血清IL-4、IL-5、IL-13和OVA-sIgE水平降低,鼻黏膜组织TLR4、AP-1 mRNA及TLR4、MyD88、c-Ju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TLR4激活剂逆转了AR+TRI组小鼠上述指标变化(均P<0.05)。结论:TRI可能通过抑制TLR4/AP-1通路减轻AR小鼠炎症反应。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39-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詹雪;GARCIA Mateo;王郝;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24 h乳酸清除率(LCR)和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19例,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4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PCTc、24 h LCR、MEDS评分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Spearman法分析PCTc、24 h LCR、MEDS评分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PCTc、24 h LCR联合MEDS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糖尿病及脓毒症休克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MEDS评分升高,PCTc-3、PCTc-5、PCTc-7、24 h LCR降低(均P<0.05)。糖尿病史、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脓毒症休克、PCTc-3、PCTc-5、PCTc-7、24 h LCR、MEDS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MEDS评分与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CTc、24 h LCR与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均P<0.05)。PCTc-3、PCTc-5、PCTc-7、24 h LCR、MEDS评分联合检测脓毒症患者28 d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高于五项指标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PCTc、24 h LCR、MEDS评分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有关,且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效果较好。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45-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陈雪松;彭玥涵;刘怡;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CP)患者龈沟液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PDCD4)、Kruppel样因子6(KLF6)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5例CP患者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牙周检查健康者155例为对照组。根据分级标准将CP患者分为轻度组(62例)、中度组(50例)和重度组(43例)。采用ELISA法检测龈沟液PDCD4、KLF6水平。Pearson法分析CP患者龈沟液PDCD4、KLF6水平与牙周指标、牙槽骨吸收程度及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龈沟液PDCD4、KLF6对重度CP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及牙槽骨吸收程度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KLF6水平升高,PDCD4水平降低(均P<0.05)。CP患者龈沟液PDCD4水平与GI、PD、AL、SBI、PLI、牙槽骨吸收程度及龈沟液IL-1β、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龈沟液KLF6水平与GI、PD、AL、SBI、PLI、牙槽骨吸收程度及龈沟液IL-1β、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吸烟比例、GI、SBI、PLI、龈沟液IL-1β、IL-6、TNF-α、KLF6水平依次升高,龈沟液PDCD4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龈沟液PDCD4、KLF6是重度C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龈沟液PDCD4、KLF6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两者单独诊断的AUC(均P<0.05)。结论:CP患者龈沟液中PDCD4表达下调,KLF6表达上调,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是重度CP的独立影响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重度CP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50-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徐迪;纪振华;程翔宇;葛青华;
目的:探讨早期喉癌术后并发吞咽困难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喉癌患者195例。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将患者分为无吞咽困难组(133例)和吞咽困难组(62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指标,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喉癌患者术后并发吞咽困难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通过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绘制校正曲线。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咽喉反流史、手术方式、张口受限程度及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咽喉反流史、手术方式、张口受限程度以及术后疼痛评分为早期喉癌患者术后并发吞咽困难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98。模型拟合优度较好(Hosmer-Lemeshowχ~2=8.231,P>0.05)。年龄、咽喉反流史、手术方式、张口受限程度、术后疼痛评分及列线图模型预测早期喉癌患者术后并发吞咽困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751、0.702、0.860、0.723、0.936,其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均P<0.05)。结论:年龄、咽喉反流史、手术方式、张口受限程度以及术后疼痛评分为早期喉癌患者术后并发吞咽困难的影响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56-1060+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陈东升;李宝山;李学柱;
目的: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毛细血管渗漏指数与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系。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18例,根据是否并发ARDS将患者分为ARDS组(46例)和非ARDS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DC-1、MCP-1水平和毛细血管渗漏指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影响因素。血清SDC-1、MCP-1、毛细血管渗漏指数对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预测价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血清SDC-1、MCP-1水平、毛细血管渗漏指数比较,非ARDS组低于ARDS组(均P<0.05)。ARDS组低氧合指数低于非ARDS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高于非ARDS组(均P<0.05)。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毛细血管渗漏指数、血清SDC-1及MCP-1(均P<0.05)。血清SDC-1、MCP-1、毛细血管渗漏指数单独及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818、0.708、0.932,且联合预测价值最高(均P<0.05)。结论:血清SDC-1、MCP-1和毛细血管渗漏指数与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有关,且三者联合对脓毒症并发ARDS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61-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曾惜;张芸海;冉涛;彭建华;李宁;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与严重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脑血管痉挛(CVS)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15例sTBI患者,检测血清Eotaxin、MLKL、RIP-3水平。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筛查创伤后CVS,根据CVS发生情况将sTBI患者分为CVS组(43例)和非CVS组(72例)。所有sTBI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otaxin、MLKL、RIP-3对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CVS组比较,CVS组患者血清Eotaxin、MLKL、RIP-3水平升高(均P<0.05)。随访期间有2例失访,113例患者中23例预后不良,90例预后良好。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Eotaxin、MLKL、RIP-3水平升高(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降低,出血量增多,Marshall分级5级、瞳孔无反应、癫痫发作、CVS比例升高(均P<0.05)。CVS、血清Eotaxin、MLKL及RIP-3是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Eotaxin、MLKL、RIP-3联合预测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高于三者单独预测的AUC(均P<0.05)。结论:血清Eotaxin、MLKL、RIP-3与sTBI患者CVS和预后有关,三者联合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效能较好。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66-1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曹蓉;董祥翔;
目的:比较单孔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联合不同引流方式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微管组(单孔VATS手术联合微管引流)和硅胶管组(单孔VATS手术联合硅胶管引流),每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手术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引流量、术后7 d临床总有效率、术后6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管组引流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硅胶管组(均P<0.05)。术后24、48、72 h,微管组VAS评分低于硅胶管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PaO_2较术前升高,且微管组高于硅胶管组;两组PaCO_2较术前降低,且微管组低于硅胶管组(均P<0.05)。微管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硅胶管组(P<0.05)。结论:相较于硅胶管引流,单孔VATS手术联合微管引流能够减轻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引流时间,促进术后恢复,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71-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罗尔灵;林志兴;庄庆龙;
目的:探讨牙周翻瓣术联合Bio-Guide生物膜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6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牙周翻瓣术治疗)和观察组(牙周翻瓣术联合Bio-Guide生物膜治疗),各5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咬合与咀嚼功能、龈沟液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随访6个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牙周指标优于治疗前、最大咬合力及咀嚼效率较治疗前升高、龈沟液MIP-1α、RANK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翻瓣术联合Bio-Guide生物膜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咬合及咀嚼功能,降低龈沟液MIP-1α、RANKL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76-1079+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潘志刚;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微小RNA26b-5p(miR-26b-5p)、miR-210检测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为子宫肌瘤组,同期子宫腺肌病患者80例为子宫腺肌病组。比较两组血清miR-26b-5p、miR-210水平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肌瘤发生的影响因素。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miR-26b-5p、miR-210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及采用四格表法进行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组超声弹性成像阳性比例、血清miR-210水平高于子宫腺肌病组,血清miR-26b-5p水平低于子宫腺肌病组(均P<0.05)。两组在乳腺增生、流产次数、腹壁脂肪厚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壁脂肪厚度、超声弹性成像结果、血清miR-210、血清miR-26b-5p是子宫肌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miR-26b-5p、miR-210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子宫肌瘤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高于三者独立检测(均P<0.05)。结论:血清miR-210在子宫肌瘤患者中表达升高,血清miR-26b-5p表达降低,超声弹性成像与两者联合对子宫肌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80-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能一;贾凯迎;王效淦;崔玉晗;曹元浩;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人附睾蛋白4(HE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及其检测意义。方法:选取193例卵巢肿瘤患者,并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卵巢癌组(128例)和卵巢良性肿瘤组(65例)。另选4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随访卵巢癌患者1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90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比较各组血清CYFRA21-1、HE4、IGF-1水平。分析血清CYFRA21-1、HE4和IGF-1水平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血清CYFRA21-1、HE4、IGF-1对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卵巢癌组血清CYFRA21-1、HE4和IGF-1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血清CYFRA21-1、HE4水平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是否绝经、有无腹水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血清IGF-1水平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CYFRA21-1、HE4和IGF-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清CYFRA21-1、HE4、IGF-1联合预测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三者单独预测的AUC(均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CYFRA21-1、HE4、IGF-1水平升高,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且三者联合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2025年08期 v.54;No.602 1085-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