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医学杂志

基础研究

  • 葫芦巴碱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

    胡芳;宋如珺;朱敏;朱惠萍;

    目的:研究葫芦巴碱(TRG)通过调节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浓度为0、20、40、80、160、320μmol/L的TRG处理CRC细胞(HCT116细胞)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出TRG最适浓度。将HCT116细胞分为五组:对照组(Control组)、TRG低浓度组(TRG-L组)、TRG中浓度组(TRG-M组)、TRG高浓度组(TRG-H组)和TRG-H+YAP抑制剂维替泊芬组(TRG-H+VP组),各组均处理24 h。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大肿瘤抑制蛋白1(LATS1)、Yes相关蛋白(YAP)、磷酸化YAP(p-YAP)蛋白水平。构建CRC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TRG对移植瘤质量和体积的影响。结果:浓度为20~320μmol/L的TRG均可降低HCT116细胞的存活率(均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降低,IC_(50)值为168.25μmol/L,因此选择浓度为40、80、160μmol/L的TRG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TRG-L组、TRG-M组和TRG-H组HCT116细胞Edu阳性率、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Bcl-2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而Bax、LATS1蛋白水平、p-YAP/YAP比值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均P<0.05)。与TRG-H组比较,TRG-H+VP组HCT116细胞Edu阳性率、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Bax、LATS1蛋白水平、p-YAP/YAP比值和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均P<0.05)。裸鼠移植瘤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TRG组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TRG可能通过上调Hippo/YAP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2025年09期 v.54;No.603 1155-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ef上调Nrf2/HO-1/NQO1信号通路改善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作用及机制实验研究

    冯阳;施京红;蒲柯;罗婷;丁辉;

    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Nef)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NS)对照组、APAP+NS组、APAP+Nef(5)组、APAP+Nef(10)组和APAP+Nef(20)组,每组10只。APAP+Nef(5)组、APAP+Nef(10)组和APAP+Nef(20)组均给予400 mg/kg APAP建立药物性肝损伤(DILI)模型,Nef剂量为5、10、20 mg/kg,其余两组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替代Nef进行灌胃处理。分析Nef对APAP诱导的肝功能和形态学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Nrf2相关抗氧化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NS对照组比较,APAP+NS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3-硝基酪氨酸(3-NT)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以及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相关蛋白X(Bax)和裂解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降低,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NAD(P)H醌脱氢酶1(NQO1)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加重(均P<0.05)。与APAP+NS组比较,APAP+Nef(10)组和APAP+Nef(20)组上述指标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且APAP+Nef(20)组优于APAP+Nef(10)组(均P<0.05)。结论:Nef能够改善APAP诱导的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Nrf2/HO-1/NQ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2025年09期 v.54;No.603 1161-1169+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lncRNA KCNQ1OT1通过miR-124-3p调控SOCS5对大鼠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机制实验研究

    李晓华;聂文强;莫婷婷;杨光宇;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钾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Q成员1重叠转录本1(KCNQ1OT1)通过微小RNA(miR)-124-3p调控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5(SOCS5)对大鼠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每组12只):假手术(Sham)组、DOP组、si-NC组、si-KCNQ1OT1组、si-KCNQ1OT1+antagomir NC组和si-KCNQ1OT1+miR-124-3p antagomir组。除Sham组外,其余组大鼠构建DOP模型。罗氏血糖仪测量大鼠空腹血糖(FBG);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BMD);三点弯曲实验评估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状况;HE染色观察大鼠股骨病理损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股骨组织SOCS5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lncRNA KCNQ1OT1、miR-124-3p、SOCS5 mRNA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NA免疫沉淀(RIP)和RNA pull-down实验验证miR-124-3p与lncRNA KCNQ1OT1和SOCS5的关系。结果:相较于Sham组,DOP组大鼠血清FBG、FINS水平及股骨SOCS5阳性表达率升高,股骨BMD、最大载荷、刚度降低,股骨KCNQ1OT1、SOCS5 mRNA表达升高,miR-124-3p表达降低(均P<0.05)。相较于si-NC组,si-KCNQ1OT1组大鼠股骨KCNQ1OT1、SOCS5 mRNA、SOCS5阳性表达率及血清FBG、FINS水平降低,miR-124-3p表达及股骨BMD、最大载荷、刚度升高(均P<0.05)。相较于si-KCNQ1OT1+antagomir NC组,si-KCNQ1OT1+miR-124-3p antagomir组大鼠股骨SOCS5 mRNA表达升高,miR-124-3p表达降低,血清FBG、FINS水平升高,股骨BMD、最大载荷、刚度降低(均P<0.05)。下调miR-124-3p可减弱敲低KCNQ1OT1对DOP大鼠症状的缓解作用。lncRNA KCNQ1OT1、SOCS5与miR-124-3p存在靶向调控关系,lncRNA KCNQ1OT1特异性结合miR-124-3p,而miR-124-3p靶向SOCS5。结论:lncRNA KCNQ1OT1在DOP大鼠中表达上调,敲低KCNQ1OT1可能通过上调miR-124-3p并靶向下调SOCS5对DOP大鼠发挥改善作用。

    2025年09期 v.54;No.603 1170-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鞣花酸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抑制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及致瘤性实验研究

    杨玉霞;车姣子;贾利颖;齐海花;关淇真;段昕所;孙宇;

    目的:基于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及M2型巨噬细胞极化探究鞣花酸(EA)对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及致瘤性的影响。方法:将M2型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CoA1(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剂)组、EA-50组(50μmol/L EA)、EA-75组(75μmol/L EA)。收集M2型巨噬细胞培养基上清液(CM)。将MG-63细胞分为Control组、M2-CM组、M2-CM+EA组、M2-CM+EA+CoA1组。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JAK2(p-JAK2)/JAK2、磷酸化STAT3(p-STAT3)/STAT3、白细胞介素-1β(IL-1β)、CD86、IL-10、CD206蛋白表达。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用于检测MG-63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凋亡。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M2型巨噬细胞对MG-63细胞致瘤性的影响。结果:相较于Control组,EA-50组和EA-75组M2巨噬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IL-10、CD206蛋白表达降低,而CoA1组M2巨噬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IL-10、CD206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相较于EA-50组,EA-75组M2巨噬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IL-10、CD206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相较于Control组,M2-CM组MG-63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提高,凋亡率降低(均P<0.05);相较于M2-CM组,M2-CM+EA组MG-63细胞增殖、迁移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均P<0.05);相较于M2-CM+EA组,M2-CM+EA+CoA1组MG-63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提高,凋亡率降低(均P<0.05)。相较于MG-63组,MG-63+M2组裸鼠移植瘤重量增加(P<0.05);相较于MG-63+M2组,MG-63+M2(EA)组裸鼠移植瘤重量降低(P<0.05);相较于MG-63+M2(EA)组,MG-63+M2(EA、CoA1)组裸鼠移植瘤重量增加(P<0.05)。结论:EA能够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及致瘤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09期 v.54;No.603 1177-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EMO联合BMSC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实验研究

    贺晓林;孟唤男;赵航;李亚希;

    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探究大黄素(EMO)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SAP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分为SAP组、EMO组(灌胃60 mg/kg EMO)、BMSCs组(尾静脉注射1×10~6个BMSCs)、EMO+BMSCs组(灌胃60 mg/kg EMO+尾静脉注射1×10~6个BMSCs)、EMO+BMSCs+SRI-011381组(灌胃60 mg/kg EMO+尾静脉注射1×10~6个BMSCs+腹腔注射7 mg/kg TGF-β1/Smad/ERK信号通路激活剂SRI-011381),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Ctrl组,Ctrl组与SAP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造模后12 h后给药,1次/d,共14 d。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商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AMS)、脂多糖(LP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胰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羟胺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胰腺组织TGF-β1/Smad/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SAP组大鼠较Ctrl组胰腺组织腺体结构紊乱,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EMO组、BMSCs组、EMO+BMSCs组大鼠较SAP组胰腺组织病理变化不同程度减轻,其中EMO+BMSCs组改善更为明显;EMO+BMSCs+SRI-011381组大鼠较EMO+BMSCs组胰腺组织损伤加重。SAP组大鼠Schmidt评分,血清AMS、LPS水平,胰腺组织IL-6、IL-1β、MDA水平以及TGF-β1、p-Smad2/3/Smad2/3、p-ERK1/2/ERK1/2蛋白表达较Ctrl组高,SOD水平较Ctrl组低(均P<0.05);EMO组、BMSCs组、EMO+BMSCs组大鼠Schmidt评分,血清AMS、LPS水平,胰腺组织IL-6、IL-1β、MDA水平以及TGF-β1、p-Smad2/3/Smad2/3、p-ERK1/2/ERK1/2蛋白表达较SAP组低,SOD水平较SAP组高,且EMO+BMSCs组以上指标变化更加显著(均P<0.05);EMO+BMSCs+SRI-011381组大鼠Schmidt评分,血清AMS、LPS水平,胰腺组织IL-6、IL-1β、MDA水平以及TGF-β1、p-Smad2/3/Smad2/3、p-ERK1/2/ERK1/2蛋白表达较EMO+BMSCs组高,SOD水平较EMO+BMSCs组低(均P<0.05)。结论:EMO联合BMSCs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ERK信号通路减轻SAP大鼠胰腺损伤。

    2025年09期 v.54;No.603 1183-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绿茶调节Nesfatin-1、Ghrelin表达对肥胖小鼠糖脂代谢及体重的影响实验研究

    曹云婷;王玮;

    目的:探讨绿茶调节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和胃饥饿素(Ghrelin)表达对肥胖小鼠糖脂代谢及体重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空白对照组,10只)和高脂饲料组(20只)。高脂饲料组在造模12周后分为肥胖模型组和绿茶干预组,各10只。绿茶干预4周后处死小鼠,观察干预前后摄食量、体重变化;快速葡萄糖测定法测定血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C肽、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Nesfatin-1、Ghrelin水平;油红O染色法检测肝内脂质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及肠组织Nesfatin-1、Ghrelin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下丘脑Nesfatin-1、Ghrelin mRNA表达。结果:经过4周干预,绿茶干预组摄食量和体重与空白对照组及肥胖模型组比较下降(均P<0.05)。肥胖模型组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C肽水平及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曲线下面积(AUC)较空白对照组上升,而绿茶干预组较肥胖模型组下降(均P<0.05)。肥胖模型组血清Nesfatin-1、肝肠组织Nesfatin-1蛋白及下丘脑Nesfatin-1 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下降,血清Ghrelin、肝肠组织Ghrelin蛋白、下丘脑Ghrelin mRNA表达及肝组织脂滴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增加(均P<0.05)。绿茶干预组血清Nesfatin-1、肝肠组织Nesfatin-1蛋白及下丘脑Nesfatin-1 mRNA表达较肥胖模型组升高,血清Ghrelin、肝肠组织Ghrelin蛋白、下丘脑Ghrelin mRNA表达及肝组织脂滴含量较肥胖模型组下降(均P<0.05)。结论:绿茶可能通过上调Nesfatin-1和下调Ghrelin表达调节糖脂代谢,减少摄食量,进而有效降低肥胖小鼠体重。

    2025年09期 v.54;No.603 118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脂蛋白亚组分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研究

    吴梦杰;刘倩;岳樊林;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胰岛素抵抗(IR)和脂蛋白亚组分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MS患者417例,根据HP感染状态分为感染组(HP阳性,213例)与非感染组(HP阴性,204例)。收集MS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HP、脂代谢指标、血常规及脂蛋白亚组分,比较两组不同性别MS患者IR指标及脂蛋白亚组分,对不同性别MS患者IR指标及脂蛋白亚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HP感染与MS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两组性别、脂代谢指标及血常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不同性别MS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高密度脂蛋白2(HDL2)、高密度脂蛋白3(HDL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者HOMA-I、FPG、FINS水平与sdLDL呈正相关,与HDL2、HDL3呈负相关(均P<0.05);未校正混杂因素前,sdLDL、HDL2、HDL3与HOMA-IR、FINS、FPG存在相关性,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依然存在(均P<0.05)。男性、女性MS患者HOMA-IR、FINS、FPG水平与HP感染呈正相关(均P<0.05)。随着HP水平升高,男性MS发病风险增加更明显,而女性MS发病风险先缓慢增加后基本保持稳定。结论:HP感染显著影响MS患者IR及脂蛋白亚组分,且存在性别差异。

    2025年09期 v.54;No.603 1197-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PCT、AMY、ALB、LDH及CRP水平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路璐;葛利丽;刘鹭;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淀粉酶(AMY)、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AP)患者120例为研究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38例)和重症组(82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及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清PCT、AMY、ALB、LDH、CRP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AMY、ALB、LDH、CRP对SAP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PCT、AMY、LDH、CRP水平更高,血清ALB水平更低(均P<0.05)。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血清PCT、AMY、LDH、CRP水平更高,血清ALB水平更低(均P<0.05)。血清高水平PCT、AMY、LDH、CRP及低水平ALB为SAP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PCT、AMY、ALB、LDH、CRP水平及联合诊断早期S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5、0.813、0.761、0.792、0.747、0.930(均P<0.05)。结论:AP患者血清PCT、AMY、LDH、CRP水平升高,血清ALB水平降低,联合检测对SAP具有良好的早期诊断价值,且可用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03-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RI、关节镜下参数的列线图模型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预测效能研究

    顾志娟;何亮;激扬;刘娜;闫龙;刘国庆;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MRI)、关节镜下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分析其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膝关节ACL损伤患者50例为损伤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完好组,比较两组MRI及关节镜下参数,分析ACL损伤影响因素,构建ACL损伤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损伤组髁间切迹宽度指数(NWI)、股骨外侧髁指数(LFCI)、高度与前后径比率(HAPR)、胫骨棘宽度(TSW)、胫骨棘-髁间切迹比率(TSNR)低于完好组,Blumensaat线倾角(BIA)、股骨外侧髁比率(LFCR)、胫骨外侧后倾角(LPTS)、胫骨内侧后倾角(MPTS)高于完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IA、LPTS和MPTS是膝关节ACL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TSW是膝关节ACL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基于TSW、BIA、LPTS和MPTS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临床预测效能良好。结论:TSW、BIA、LPTS和MPTS是膝关节ACL损伤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预测效能。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08-1212+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血清CTRP4、PAI-1水平与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林加娟;黄向荣;崔铭玲;张园园;孙瑞;

    目的: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4(CTRP4)、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水平与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RDS早产儿230例,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61例)和预后良好组(16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CTRP4、PAI-1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RCS分析血清CTRP4、PAI-1与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的剂量-反应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TRP4、PAI-1预测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的价值。根据预后不良的常规影响因素构建常规Logistic回归模型,并根据常规影响因素及血清CTRP4、PAI-1构建新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胸部X线表现为Ⅲ-Ⅳ级占比、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血清CTRP4、PAI-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出生体重和新生儿危重症评分(NCIS)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胸部X线表现为Ⅲ-Ⅳ级、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血清CTRP4、PAI-1为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体重和NCIS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血清CTRP4、PAI-1与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风险存在正相关的剂量-反应关系(均P<0.05)。血清CTRP4、PAI-1预测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7、0.758(均P<0.05)。常规Logistic回归模型、新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56、0.938(均P<0.05)。与常规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新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预后不良的AUC明显增大,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均>0(均P<0.05)。结论:血清CTRP4、PAI-1水平与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风险存在正相关的剂量-反应关系,且具有预测预后不良风险的价值。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13-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规抗生素治疗对中度缺血性结肠炎的价值再评估: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任喜梅;张永甜;徐桂芳;汪胜林;

    目的:评估抗生素在中度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明确诊断为中度IC的患者102例,根据有无使用抗生素分为抗生素组(71例)和对照组(31例)。收集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内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结局,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合并症、腹部手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生素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黏膜白苔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D-二聚体水平及粪便隐血阳性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生素组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便血消失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均P<0.05)。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30 d病死率、30 d结肠切除手术率均为0。结论:对于无全身感染证据的中度IC患者,常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不但缺乏获益依据,而且可能增加医疗负担。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19-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腺病毒肺炎患儿外周血VEGF、sTREM-1、sPLA2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郅伟巍;景芳丽;王玉娟;

    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患儿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腺病毒肺炎患儿102例为观察组,其中轻症患儿68例,重症患儿34例。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VEGF、sTREM-1、sPLA2水平及肺功能指标[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和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外周血VEGF、sTREM-1及sPLA2水平差异,以及轻症与重症患儿VEGF、sTREM-1及sPLA2水平及肺功能指标差异;分析外周血VEGF、sTREM-1、sPLA2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外周血VEGF、sTREM-1、sPLA2预测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价值。结果:观察组VEGF、sTREM-1和s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重症患儿VEGF、sTREM-1、sPLA2水平及PTEF高于轻症患儿,Vt/kg低于轻症患儿(均P<0.05)。外周血VEGF、sTREM-1、sPLA2水平与Vt/kg呈负相关,与PTEF呈正相关(均P<0.05)。外周血VEGF、sTREM-1、sPLA2水平均对预测重症腺病毒肺炎有一定价值,其中sPLA2水平在预测重症腺病毒肺炎中价值最高(均P<0.05)。结论:腺病毒肺炎患儿外周血VEGF、sTREM-1及sPLA2水平升高,与患儿肺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预测重症腺病毒肺炎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其中sPLA2价值较高。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24-1227+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属夹联合圈套器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1 cm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疗效观察

    柳云婷;李晶;王旭;贺琪;李颖;侯亚莉;王海斌;

    目的:探讨金属夹联合圈套器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治疗直径≤1 cm直肠神经内分泌瘤(RNE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RNEN患者84例,根据内镜下治疗方式分CS-EMR组(39例)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45例)。评估两组肿瘤根治性切除(R0切除)、围术期并发症、手术耗时、术后住院周期以及医疗成本方面的差异。结果:CS-EMR与ESD组均能完整切除病变,R0切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S-MER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ESD组,住院总花费低于ESD组(均P<0.05)。结论:CS-EMR在治疗直径≤1 cm的RNEN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既保持了与ESD相当的疗效和安全性,又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比,是治疗≤1 cm RNEN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选择。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28-1232+1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CRLF1、PRDX6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刘梦荻;董锦;姜中华;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1(CRLF1)、过氧化物还原蛋白6(PRDX6)对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早期胃癌患者82例(均行ESD治疗)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病理检查确诊的良性病变患者82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RLF1、PRDX6 mRNA水平,分析两者相关性、ESD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对ESD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CRLF1 mRNA降低,PRDX6 mRNA水平升高(均P<0.05)。血清CRLF1 mRNA与PRDX6 mRNA呈负相关(r=-0.596,P<0.05)。经1年随访,82例患者中,16例复发。复发组黏膜下浸润占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血清CRLF1 mRNA水平显著低于未复发组,血清PRDX6 mRNA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浸润深度、PRDX6 mRNA为危险因素,CRLF1 mRNA为保护因素(均P<0.05)。血清CRLF1 mRNA、PRDX6 mRNA对早期胃癌ESD术后复发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两项联合预测优于单项预测(均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血清CRLF1水平明显降低,PRDX6水平明显升高,两项联合检测对胃癌ESD术后复发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33-1236+1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物与临床

  •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VEN+LDAC方案挽救治疗期间SP70/MRD变化轨迹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杨秋红;罗锦霞;王妙;朱展望;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维奈克拉(VEN)+低剂量阿糖胞苷(LDAC)方案挽救治疗期间肿瘤特异蛋白70(SP70)/微小残留病灶(MRD)变化轨迹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复发/难治性AML患者20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给予VEN+LDAC方案挽救治疗,于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SP70/MRD水平,通过潜类别轨迹模型(LCTM)筛选出SP70/MRD不同轨迹组,采用Cox回归分析治疗期间SP70/MRD变化轨迹与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变化轨迹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06例患者治疗7 d后、治疗1个疗程后,SP70、MRD水平呈降低趋势,SP70/MRD水平呈升高趋势(均P<0.05)。LCTM模型筛选分析显示,潜在类别为3时的线性+二次项模型为最优模型,筛选出T1组(高-较高组,52例,治疗期间SP70/MRD水平从高水平升高至较高水平)、T2组(中低-较高组,84例)、T3组(低-低组,70例)3个轨迹组。3个轨迹组基因突变(TP53、ASXL1)和治疗应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基因突变(TP53、ASXL1)和治疗应答后,与T1组比较,T2组、T3组预后不良风险仍分别增加2.747倍和4.697倍(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期间SP70/MRD呈低-低变化轨迹时预测预后不良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95%CI:0.824~0.918),敏感度为80.77%,特异度为94.53%(P<0.001)。结论:复发/难治性AML患者VEN+LDAC方案挽救治疗期间不同应答SP70/MRD变化轨迹不同,且其变化轨迹与预后有关,动态监测SP70/MRD水平获取其纵向轨迹能为临床评估治疗应答和预后提供指导。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37-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疗前ALB/ESR、LDH联合SII对川崎病患儿常规剂量IVIG应答不良的预测价值

    黄小琼;陈相才;冯维;孙自国;

    目的:探讨治疗前白蛋白(ALB)与血沉(ESR)比值、乳酸脱氢酶(LDH)联合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川崎病患儿静脉注射常规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应答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IVIG治疗的川崎病患儿189例,根据IVIG治疗应答分为敏感组和非敏感组,并按照7∶3比例收集川崎病患儿81例作为数据验证集。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ALB/ESR、LDH、SII水平,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治疗前ALB/ESR、LDH、SII与IVIG治疗应答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项对川崎病患儿常规剂量IVIG应答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三项联合预测的结果与数据验证集的一致性。结果:经治疗后评估,189例川崎病患儿中,非敏感组28例,敏感组161例。非敏感组最高体温及LDH、SII高于敏感组,ALB/ESR低于敏感组(均P<0.05)。治疗前ALB/ESR与IVIG治疗应答呈正相关(r=0.801,P<0.001),LDH、SII与IVIG治疗应答呈负相关(r=-0.834、-0.875,均P<0.001)。偏相关分析证实,治疗前ALB/ESR、LDH、SII仍与IVIG治疗应答显著相关(均P<0.05)。治疗前ALB/ESR、LDH、SII对IVIG治疗应答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项联合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均P<0.05)。三项联合预测的结果与数据验证集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790,一致性为95.06%(P<0.05)。结论:治疗前ALB/ESR、LDH、SII与川崎病患儿常规剂量IVIG治疗应答显著相关,对治疗应答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三项联合检测能提高预测价值。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43-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检验

  • 血清HSP90α、GPC3、AFP-L3水平对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万仁均;罗文强;刘鑫;

    目的:探究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水平对早期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PHC患者51例为PHC组,肝硬化患者51例为肝硬化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1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HSP90α、GPC3、AFP-L3水平及肝功能差异。分析血清HSP90α、GPC3、AFP-L3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PHC影响因素以及三者对早期PHC的诊断价值。结果:PHC组血清HSP90α、GPC3、AFP-L3、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且肝硬化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血清HSP90α、GPC3、AFP-L3水平与AST、ALT、ALP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HSP90α、GPC3、AFP-L3水平高是PHC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SP90α、GPC3、AFP-L3水平对早期PHC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三项联合的诊断价值高于单项(均P<0.05)。结论:PHC患者血清HSP90α、GPC3、AFP-L3水平升高,与肝功能存在负相关,三项联合诊断早期PHC的价值较高。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48-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哮喘患儿血清miRNA-185和CDC42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李春梅;李婷婷;马俊帅;宋艳红;张艳文;卢艳辉;李文斌;刘振奎;郭卫平;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微小RNA-185(miRNA-185)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的表达变化及其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哮喘患儿150例为哮喘患儿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治疗前、治疗第3个月和治疗第6个月的血清样本,检测miRNA-185和CDC42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临床预后指标[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pred)、急性发作频率、生活质量评分(PAQLQ)]及血液炎症指标。分析血清miRNA-185和CDC42蛋白与临床预后指标、血液炎症指标的相关性,以及miRNA-185和CDC42蛋白对哮喘患儿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哮喘患儿组血清miRNA-185和CDC4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哮喘患儿组血清miRNA-185和CDC4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逐渐下降(均P<0.05)。治疗前哮喘患儿组ACT评分、FEV1%pred、PAQLQ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哮喘患儿组ACT评分、FEV1%pred、PAQLQ评分逐渐增加,急性发作频率逐渐降低(均P<0.05)。血清miRNA-185和CDC42蛋白与ACT评分、FEV1%pred、PAQLQ评分及呈负相关,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急性发作频率及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miRNA-185和CDC42蛋白对哮喘患儿的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两项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miRNA-185和CDC42蛋白表达升高,与临床预后指标和血液炎症指标相关,对哮喘患儿的临床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53-1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病理

  • CLEC1B、CCR7、GPSM2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罗华权;古代娇;李森林;张强;

    目的:探讨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1成员B(CLEC1B)、趋化因子受体7(CCR7)、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GPSM2)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比较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LEC1B、CCR7、GPSM2阳性表达率。分析肝癌组织CLEC1B、CCR7、GPSM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比较CLEC1B、CCR7、GPSM2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并对肝癌患者预后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肝癌组织中CCR7、GPSM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CLEC1B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CLEC1B、CCR7阳性表达率在不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Child分级及是否肝外转移、血管侵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PSM2阳性表达率在分化程度、Child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R7、GPSM2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CLEC1B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阴性患者(均P<0.05)。肝外转移、血管侵犯、肿瘤低分化、Child分级B级以及CCR7、GPSM2阳性为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CLEC1B阳性为预后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CLEC1B、CCR7、GPSM2在肝癌组织中均异常表达,与肿瘤转移、血管侵犯、分化、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59-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镜活检组织NLRP3、Caspase-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及预后关系研究

    袁翠;何银艳;卢伟;刘佳;程为;张培;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胃癌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159例为胃癌组,并选取同期胃良性疾病患者97例为对照组。胃癌组分别采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对照组采集病变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细胞焦亡标志物NLRP3、Caspase-1及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mRNA的表达水平。术后通过定期随访收集患者生存状态,分别纳入死亡组和幸存组。比较不同组别间NLRP3、Caspase-1、ASC mRNA的表达差异,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活检组织比较,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NLRP3、Caspase-1、ASC mRNA表达显著上调,且胃癌组织NLRP3、Caspase-1、ASC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进一步上调(均P<0.05)。随访期间死亡患者95例。与幸存组比较,死亡组中低分化占比、T_4分期占比及NLRP3、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中低分化及NLRP3 mRNA高表达、Caspase-1 mRNA高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中低分化程度胃癌患者NLRP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高分化患者(均P<0.05)。结论:NLRP3和Caspase-1在胃镜活检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中低分化患者表达高于低分化患者,两者均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64-1269+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精氨酸酶1调控中性粒细胞功能在脓毒症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罗何娇;邓烈华;张媛莉;

    脓毒症是由宿主感染应答失调引发的临床综合征,以早期过度炎症与后期免疫抑制为特征,中性粒细胞在此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精氨酸酶1(Arg-1)作为一种在免疫调节和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酶,在脓毒症血浆及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和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能够调控中性粒细胞功能,共同介导脓毒症免疫抑制。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现对Arg-1在脓毒症炎症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Arg-1在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调控及其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为深入理解Arg-1在脓毒症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70-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链非编码RNA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和自噬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哲华;刘岩;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OA发病率随之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软骨细胞凋亡和自噬作为维持软骨细胞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在OA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具有超过2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可通过多种机制调控软骨细胞的自噬和凋亡,进而影响OA的进展,如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微小RNA(miRNA)活性,参与表观遗传修饰、转录调控,以及调节核因子-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等重要信号通路。文章综述了lncRNA在OA软骨细胞凋亡和自噬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OA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见解和靶点。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75-1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德尔随机化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探索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孟思宇;杨柳;阎晓霞;KABYLSERIK Aibota;

    传统的观察性研究显示,多种病理状态和生活方式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HOA)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但受限于观察性研究的局限性,无法准确判断这些因素与HOA的因果关系。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方法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医学领域的病因探索,其遗传变异随机性和时序优先性的独特优势避免了传统观察研究中的混杂偏倚等不利条件。目前已有多项利用MR的研究探索了多种病理状态和生活方式与HOA的因果关系,现对基于MR的HOA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79-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脊髓损伤后免疫调节策略研究进展

    谷世英;朱雷;徐海亮;白胶胶;罗振国;

    脊髓损伤(SCI)后,免疫反应在神经功能修复与恢复过程中扮演关键调控角色。干细胞移植、生物材料驱动的局部免疫重塑以及药物-免疫协同治疗等免疫调节策略均对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现对SCI后免疫反应从急性期到慢性期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阐述,并剖析各阶段关键免疫细胞、因子及相互作用机制,探讨免疫调控的核心靶点与新兴策略,分析当前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为深入理解SCI免疫机制及开发精准免疫调控疗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85-1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靶向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吴白雪;石玉琢;郑迎春;LEONG Hiu Yun;于涛;

    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髓系细胞过度增殖,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MPN的分子机制逐渐被揭示,Janus激酶2(JAK2)、钙网蛋白(CALR)和骨髓增生性白血病病毒(MPL)等驱动基因突变的发现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靶点。近年来,以成簇的规则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9(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快速发展,为MPN的靶向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本文系统综述了基因组编辑技术在MPN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疾病模型的构建、致病机制的解析、基于基因编辑的耐药和协同治疗策略以及基因组编辑当前的临床应用研究,重点探讨了基因组编辑技术在靶向MPN驱动突变、调控异常信号通路以及克隆进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年09期 v.54;No.603 1291-1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